省高院关于适用缓刑的指导意见 
  
为深入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,充分发挥缓刑的功能,确保缓刑的正确适用,根据法律和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,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,现就适用缓刑的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: 
一、缓刑的适用有助于调动罪行较轻且有悔罪表现的犯罪分子自我约束、自我改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,避免了适用监禁刑带来的与社会隔绝、重返社会困难、罪犯间交叉感染等问题,同时还能缓解监押场所的压力,节约国家的司法资源和执法成本,对于缓解社会冲突、减少社会矛盾、维护社会和谐、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,应充分认识缓刑的重要意义,依法科学适用。 
二、对于被判处拘役、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未成年人、老年人、残疾人、怀孕或哺乳期的妇女、精神障碍人,应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优先考虑适用缓刑。 
三、适用缓刑的“犯罪情节”,应主要考虑: 
(一)过失犯罪的; 
(二)具有值得宽宥的犯罪动机或原因的; 
(三)犯罪手段、方法不残忍、不恶劣,未造成严重后果的; 
(四)犯罪中止、犯罪预备、犯罪未遂的; 
(五)共同犯罪中的从犯、胁从犯; 
(六)防卫过当、紧急避险过当的; 
(七)经济犯罪、职务犯罪,未造成严重后果的; 
(八)具有其他轻微犯罪情节的。 
四、适用缓刑的“悔罪表现”,是指被告人归案后能够如实交代犯罪事实,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:
 1/3    1 2 3 下一页 尾页   |